短暂的疲劳是一种自然生理现象,也就是通过适当休息可以消除的疲劳。例如,不是经常运动的人偶尔爬山后会发觉第二天醒来后腿脚酸痛,但过几天就好了;偶尔熬夜以后可能会出现睡眠不佳,第二天起来头昏脑涨、工作效率下降,但睡眠恢复正常以后这些问题很快就会消失;工作压力过大、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令人身心疲惫,但经过短时间的自我调节很快就恢复了。一般来说,几天或一周内可以恢复的疲劳感可称为短暂性疲劳,如果疲劳超过一个月可以认为是慢性疲劳。现代社会成千上万单身男性的生活现状可能是这样的:他们一清早醒来就感到浑身乏力,匆忙咽下几口饭,就立刻撑起沉重的身躯赶赴各自的单位,从一项工作到另一项工作,从上午一直忙到傍晚,如果运气不算太坏,下班以后你还能剩下点体力,要么在路上随便吃点快餐,要么回家热点剩饭或者随便煮点速冻食品填饱肚子,看看电视,上上网。然后一头倒在床上,脑子里却还在想着那些没做完的事情,过不了几个小时,又得起床下地,开始新一轮的恶性循环,渐渐地陷入慢性疲劳状态。长时间不能得以有效缓解的慢性疲劳是男性健康的大敌,多种致病因素趁疲劳而在体内潜伏。男人的疲劳必须得到及时的消除,否则积劳成疾,再想找回健康势必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1987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将健康人不明原因地出现一组以慢性持久或反复发作的疲劳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正式命名为慢性疲劳综合征,其症状主要包括持续半年以上的疲劳,同时伴有肌肉或关节疼痛、头痛、耳鸣、目眩、低热、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反应迟钝、失眠多梦、心慌气短、烦躁焦虑、颈部淋巴结肿大等,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而一般检查和检验没有发现明显的不正常。
张强,36岁,硕士毕业的他在某事业单位工作三年后自动辞职,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小公司。在他的苦心经营下,公司生意越来越红火,他的远大目标是希望将自己的生意做到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状态。几年来,张强近乎苛刻地要求自己:一刻不能停息,一刻不能松懈。由此他成了空中飞人,来去匆匆,风雨兼程,即使是法定假期,也从未懈怠过,不给自己一刻懒散的机会。短短几年,永动机似的节奏、竞争的压力,他感觉到了累,感觉到疲惫,感到心慌。意气风发的他,记忆力也开始下降,经常想不起熟人的名字,不看日程安排就不知道自己今天该做什么,明天有什么要事。即使能踏踏实实地睡到自然醒,醒后依然情绪不高,仍有疲惫之感,他已感到无法正常工作,这就是典型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据有关资料表明,慢性疲劳综合征在我国城市新兴行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0%一20%,在某些行业中更高达50%。
已有研究表明,慢性疲劳综合征易发生在20―50岁的下列三类人群当中:一是长期面对激烈竞争压力、心理负担巨大的人群,如企事业单位的经营者、领导者、私营企业主等;二是事业心强、工作繁忙的脑力劳动者,如政府官员、企业高管、科研人员、新闻工作者等,集中为“白领”和“金领”人士;三是长期超负荷、精神处于紧张状态的体力劳动者,如劳动密集型企业中的工人,出租车司机等。
据报道.中国十大城市慢性疲劳综合征调查显示,八成以上被调查者对“慢疲”有认识误区。大多数人将“慢疲”等同于感冒,自己买点感冒药吃吃算了t拮果贻误治疗时机。慢性疲劳综合征作为一种新的疾病,不仅病人自己难以判定,有时候就是一般医生也可能造成误诊。由于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疾病,病人长期处于疾病的痛苦之中,非常容易合并心理问题,特别是抑郁情绪而易被误诊为抑郁症。例如有一名青年参加大比武训练过程中患感冒,坚持训练之后就感到明显疲劳,感冒痊愈后症状也不消失.还影响了比赛成绩和此后工作。可同事们都说:“你身体这么棒,有什么病?”他因此非常痛苦,情绪低落,以至连亲友都不愿见。开始医生诊断他患的是抑郁症,他难以接受这个结果,于是到疲劳门诊就诊,发现他的病况属于持续性疲劳伴发抑郁情绪。经过四个月的安神和词节睡眠等治疗,他已基本恢复到原来健康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另一名从事管理工作的干部,患上了典型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却也被误诊为抑郁症,以至于服用了三个月“百忧解”却一点儿效用也没有.其实二者之间是可以区分的,因为伴发抑郁的疲劳病患者可以体会生活中的快感,自卑感较少,一般无自杀的倾向。目前,全国许多城市的综合性医院都设有疲劳门诊,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长期疲劳建议最好去疲劳门诊就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315健康网 » 慢性疲劳——一种不容忽视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