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器官,有心、肝、脾、肺、肾五脏,习惯上把心包络附属于心,胰附属于脾,称五脏即概括了心包络和胰。脏者,藏也。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故为五脏,五脏属里,故为阴,藏而不泄。“腑”是指空心的器官,有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受五脏浊气,名传化之府,故为六腑。六腑属表,故为阳,泄而不藏。
五脏六腑之间的各种生理功能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以保持着人体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五脏具有化生和贮藏精气以及藏神、主志的功效。其生理作用虽然各不相同。五脏间的各种生理功能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以保持其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六腑它们的共同功能是受纳腐熟水谷、排泄糟粕。
想要保证身体健康,确保脏腑之间的阴阳平衡,就必须了解五脏六腑之间的规律,才能在日常生活中达到有效养生的目的。
首先来看一下五脏。
(1)心主血脉。心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血就是血液。脉,即是脉管,又称经脉,为血之府,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脏和脉管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心脏有规律地跳动,需要三个条件: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
(2)肺主一身之气。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各脏腑之气的作用,即肺通过呼吸而参与气的生成和调节气机的作用。肺主呼吸之气。肺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通过呼吸运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功能。
(3)脾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的功能。实际上,脾具有对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吸收和运输的功能。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4)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总的是关系到人体全身的气机调畅。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升降出入是气化作用的基本形式。人体是一个不断地发生着升降出入的气化作用的机体。气化作用的升降出入过程是通过脏腑的功能活动而实现的。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营卫阴阳,无不赖气机升降出入而相互联系,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5)肾藏精。肾藏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人身精气的作用。肾中精气不仅能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而且还能参与血液的生成,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再来看一下六腑。六腑的生理功能具体为:饮食物人胃,经胃的腐熟,下移小肠,进一步消化,并泌别清浊,吸收其中的精微物质,大肠接受小肠中的食物残渣,吸收其中的水分,其余的糟粕经燥化与传导作用,排出体外,成为粪便。在饮食物消化、吸收过程中,胆排泄胆汁人小肠,以助消化。三焦不但是传化的通道,更重要的是主持诸气,推动了传化功能的正常进行。
(1)胆是附于肝之短叶,与肝相连,呈中空的囊状器官。胆既是六腑之一,又是奇恒之府之一。贮存和排泄胆汁,味苦,呈黄绿色,具有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的作用。
(2)胃位于膈下,上接食管,下通小肠。胃的上口为贲门,下口为幽门,胃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即上脘、中脘、下脘,因此胃又称胃脘。主受纳、腐熟水谷受纳,接受和容纳;腐熟,是胃将饮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变成食糜的过程。胃主受纳、腐熟水谷,是指胃能够容纳由食管下传的食物,并将食物进行初步消化,下传于小肠的功能,故胃有“水谷之海”“太仓”之称。
(3)小肠位于腹中,上端通过幽门与胃相接,下端通过阑门与大肠相连.为中空的管状器官,呈迂曲回环叠积之状。其主要功能为:主受盛、化物。受盛是接受、容纳之意。一是指小肠接受由胃初步消化的食物起到容器的作用;二是经胃初步消化的食物,须在小肠内停留一段时间,以便进一步消化吸收。
(4)大肠位于腹腔,其上口通过阑门与小肠相连,下端与肛门相接,是一个管道器官,呈回环叠积之状。大肠的主要功能为传化糟粕。
(5)膀胱位于小腹部,为中空的囊状器官,上有输尿管与肾相通,下通过尿道开口于前阴。膀胱的主要功能为贮存和排泄尿液。尿液为津液所化,尿液的形成依赖于肾的气化作用,下输于膀胱,并调节膀胱的开合,最后排出体外。
(6)三焦是上、中、下三焦的总称,为六腑之一。在人体脏腑中三焦最大,有名无实,有“孤腑”之称。从部位上来划分,膈肌以上为上焦,包括心肺;膈肌以下脐以上为中焦,包括脾胃;脐以下为下焦,包括肝肾。三焦与心包相表里。总司人体的气化活动。三焦为人体元气通行的道路。元气发源于肾,必须通过三焦输布全身,以发挥其激发、推动各脏腑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作用,从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元气是组织气化活动的原动力,而三焦通行元气又关系到全身气化功能的正常进行。因此说,i焦“主持诸气”,总司人体的“气化活动”。
脏腑之间具有互相支持的协同作战能力,这样可以使全身阴阳协调,维持整体的健康状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315健康网 » 五脏为阴,六腑为阳,滋阴补阳要掌握脏腑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