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薄名欲 “名利”为六害之魁。“名”为一个人社会荣誉和地位的象征,努力而成就社会公认之名,能使身心处于最佳状态,即健康。但若“厚名”,即求名欲甚,则有害。故有古人“浮名醉心死不醒”的诗叹,才有《千金要方》“名利败身,圣人所以去之”的规劝。
2.攻利欲医学养生家孙思邈和徐春甫都以除名利为五难之首。、人常欲利,正当而取。有益于养生,求之过度,则忧心伤生。儒家视欲利为小人所为,提出“轻视法”,即轻利欲如粪土以弃之。文人喻利欲为焚心火,利欲熏心当以“息燃”方灭之。
3.淡物欲 “物”即钱物或财富,为生活所必需,现代社会更是如此,无钱物难以生存,但过度追求则难宁心神。贪恋财物,劳神伤命,取财舍命,或吝啬如癖,丧失人性。若任贪物之欲发展,恐有损身祸家之患。
4.适性欲养生学中的节私欲狭义上专指节性欲。性欲是人的生物本能,即是繁衍需要,又是身心需要。已婚男女,阴阳交合,人之常情,不必畏于“避色如防贼”。性欲贵在适度方为节,性欲无度,久之则神不守舍,身疲早衰。
5.断嗜欲 嗜欲为嗜好以至偏爱成癖之欲,嗜欲本质上是“心”之贪欲,外显为目、耳、口、鼻、身之“五官”贪欲,如目迷色、耳恋声、口喜饮食、身好触感(含性感)。五欲正常者有益生命,若成嗜欲则有碍养生。